厚度修补(或更换面板)不仅可修补或更换破损的材料,而且能恢复路面原有结构,在修复路面结构性损坏(如板面破碎)方面相当有效,但其修补工期较长。一般在修复前尚需对损坏的基层、接缝及传力装置进行处理。
对于混凝土结构严重破损部位,应支立定型模板并采取防漏浆措施。
E.制拌:根据现场浇筑数量与浇筑速度,将修补料人工投入强制式砂浆拌和机中,干拌10s后,按产品规定的加水量称量后,分两次加水拌和:**次加2/3水,拌和30s;*二次加1/3水,拌和150s。拌和后,修补料应静置2~3min,待气泡消失后再进行浇筑。冬季施工时,应采用不**过65℃的温水进行拌和,浇筑温度应在10℃以上。
F.浇筑:用浇筑容器缓慢、匀速浇筑密实,浇筑时应避免空鼓现象。浇筑结束后,将修补料**面抹平。每次制拌的修补料,从制拌开始至浇筑结束,时间不得**过30min。**时或流动性不满足浇筑要求的修补料,不得继续使用。
G.养生:用塑料条将修补料**面覆盖,然后用草袋完全遮盖在塑料条上保持湿润。常温下,3~4h后可结束养生,或根据结构强度要求和预留试件强度试验结果决定是否结束养生。冬季应采用保温措施,养生期适当延长。
②修补(XB)型修补料
A.基面清理:对原结构混凝土基面,用钢丝刷将松散物清除彻底,并用空压机将灰尘吹净。
B.基面浸润:在浇筑前2~3小时将基面用水充分湿润并除去明水;冬季施工时,应在灌注前将基面用不**过65℃的温水充分湿润并除去明水。
C.界面处理:在基面上均匀涂刷一层聚合物类界面剂。
我国现阶段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水平较低,对于局部缺陷的快速修复还没有很好的对策,常用的水泥基材料局部修复技术不仅工艺较复杂、开放交通时间长,而且修补界面粘结差,效果很不理想;而这些局部缺陷若采用整板修复技术,不仅修复工期长而且很不经济。
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传统的修补的方法是将破损的混凝土除掉,新铺上与原设计标号相同或高标号的普通混凝土。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修补被损坏的混凝土路面,主要有如下缺点:
(1) 收缩大,易导致新浇混凝土开裂;
(2) 水泥混凝土本身拉伸强度低,与老混凝土结合差;
(3) 新老混凝土间的界面薄弱,易使修补层剥落;
(4) 修复及养生工期长,影响交通
(4)锯缝和填缝。此方法先在旧水泥混凝土面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,然后沿水泥板接缝处将沥青面层锯缝并填缝。这是为了将反射裂缝固定在锯缝下面。由于锯缝已被填充,可防止水分沿缝进入路面结构引起路面受损。
根据路面破损的情况,其快速修补方法可分为全厚度修补(或更换面板)及局部修补两大类。
1、局部修补旨在消除混凝土路面表面局部的病害,可分为表面薄层(麻面、骨料外露等)修复、坑洞(接缝及边角处)局部修复、裂缝注(渗)胶修复、裂缝表面封闭止水修复。局部修补技术在根治剥落、坑洞、初期微细裂缝和板上端1/3板厚之内的其他病害方面十分有效。如果病害延伸深度**过面板厚度的1/3,那么就应改用全厚修补。局部修补技术的应用要合理,它仅仅用于更换破损混凝土,